盡管近期供需波動頻繁,半導體產業得益于更多產品和服務的數字化,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年化增長率預計達到7%至8%。那么,半導體企業應該采取哪些舉措才能實現這些增長目標?每家企業的優勢和劣勢不盡相同,但是所有企業均可從六個舉措中獲得發展動力。
第一,技術領先
半導體企業一直追求速度更快、性能更強的芯片以及最新的生產設備,它們是利潤之源。擁有最獨門的技術和產品的半導體企業,最有可能成為世界冠軍??缧袠I分析發現,半導體產業研發資金的投入占比(以銷售收入為分母)僅次于制藥和生物技術行業。保持技術領先的主要做法包括:聚焦最新技術的芯片以及造出它們的設備、“超越摩爾定律”的差異化速度、更出色的半導體器件封裝技術。
第二,果敢的長期研發投資
半導體產業的研發周期很長,有些產品研發時間甚至超過十年,因此半導體企業一般不會追求短期回報。歷史地看,有些國家的政府挺身為半導體研發注資,畢竟絕大多數上市企業難以忍受這么長時間的投資。盡管不少圈外企業質疑長期投資的正當性,半導體產業內部的企業卻收獲了長期投資催生的超級回報。例如,荷蘭阿斯麥爾(ASML)公司就在17年里投資70億美元開發了極端紫外平版印刷術,現已成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
第三,更強的韌性
半導體企業與其他行業的諸多企業一樣,正在制定新型戰略以便奮力應對新冠肺炎危機觸發的巨大顛覆性危機,包括供應鏈問題和需求轉移。疫后仍有一點是肯定的:世界將繼續保持不穩定態勢,要求企業具有更強的韌性。半導體市場供需錯配很嚴重,那么半導體企業可以靈活轉產以應即時之需。比如,歐洲市場急需20納米制程的半導體產品以解汽車行業和工業應用的燃眉之急;而美國市場對于小于7納米制程的產品需求非常旺盛。那么空余出來的產能就必須有的放矢。除了解決這些局部市場的不同急需,這些動作還可帶動改善供應鏈韌性、降低不同局部市場之間的依賴性。
第四,強大的人才供應渠道
半導體對于產品差異化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些電子企業和汽車配套企業正在加速將芯片設計遷回企業內部,以便增強量身定做能力和打破供應瓶頸。這些舉措將使業已白熱化的人才爭奪戰越演愈烈。同時,隨著半導體功能增加而使芯片設計愈加復雜,企業就須增加人手。五納米制程的芯片設計最為困難、耗費工時最多,需要增加的勞動力數量顯著上升。因此,半導體企業提前儲備生產技術人員和運營管理人員,將是明智之選。不過,近年來,半導體行業的人才吸引力低于高新科技和汽車行業,失分項包括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職業發展機會、多樣化與包容性。這些方面亟待改善,其中之一是強化自身的品牌知名度,過往均被終端企業品牌所遮蔽;其二是在勞動力急缺的市場上與學術機構密切合作,比如支持學習項目或者為課程提供實踐指引,后者的畢業生就更容易掌握半導體行業稀有的專門技能。
第五,生態系統能力
芯片設計日趨復雜、供應鏈轉換日益頻繁、人才競爭更加激烈,使得半導體產業內部建立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凸顯出來。與下游客戶密切合作已經司空見慣,比如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部品供應商已與半導體企業緊密協作,開發專用的解決方案。還有一種新建的生態系統,其中一家企業開發出具有知識產權的通用初級組件,下游客戶得到許可之后進行后續開發,從而取得共贏。半導體企業還可與學術機構建立知識產權的聯合體。若干家企業組成研發聯合體,已有不短的歷史,這樣做的好處在于規避其中一家獨自研發出來的技術不能融入其他企業的技術體系之風險。除了這些聯合體模式,收購兼并也是一種建立生態系統的常見且有效的模式。
第六,更大的產能
鑒于市場需求長期旺盛,半導體企業擴產是一種現實的選擇,但需要在投資增加和成本降低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比如,在已有一組晶圓廠的地區新建一個晶圓廠可以節省成本,因為便于招到員工和獲取必需的資源(土地、能源、水源)。另有一種節省成本的做法,就是與設備供應商提前協商,盡量縮短設備故障檢修和停機大修的時間。
盡管半導體產品可能隱身于終端產品之內而難以外顯,它們在當前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未來十年將是“半導體的黃金時代”,前提是這個行業的各類參與者千萬不要白白浪費送到眼前的大好機會(內容編譯自麥肯錫專文)。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編者摘譯自麥肯錫資料。所載圖文出于學習、交流之目的。如需轉載,請聯系本網及作者獲得授權后引用。若本文內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站編輯聯系(service@hanlinglobal.com),我們將立即更正、刪除。
【作者簡介】劉海波博士,瀚林管理智庫專家,瀚林國際首席增長官(CGO),深圳海博旺達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咨詢師,是一位富有國際視野的管理思想者,是一位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是一位具有頭部企業全面管理經驗的實踐者。他綜合集成境內外優質資源,服務各類進取型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