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系列小知識——立冬

2023-11-07 08:00 文字整理及朗誦:牛麗君
二維碼

立冬20231105-01.jpg



立冬是24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此時太陽黃經到達225度,一般在公歷11月7-8日之間交節。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現,“四立”標示著四季輪換,反映了物候、氣候等多方面的變化規律,即“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立冬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

據天文學專家介紹,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簡單了,古籍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所以,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由此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古代將立冬節氣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意思是說立冬節氣,水已經能結冰;土地開始上凍;三候中的雉指野雞,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看到與野雞顏色、條紋相似的大蛤。古人誤認為雉到立冬后變為大蛤。


立冬20231105-02.jpg


天文學上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按照氣候學劃分,我國要推遲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時節,我們所處的北半球獲得太陽的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于此時地表在夏半年儲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還不會太冷,但氣溫逐漸下降。在晴朗無風之時,常會出現風和日麗、溫暖舒適的十月“小陽春”天氣。民間習慣上也常把立冬這一天當做冬季的開始。其實,我國幅員遼闊,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其他各地的冬季也并不都在立冬日同時開始。按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以下半年氣候平均氣溫降至10℃以下為冬季,“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地區的氣候規律基本吻合。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就進入冬季,北京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后才真正開始。

我國大部分地區立冬前后,降水顯著減少。東北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江淮地區“三秋”已接近尾聲;江南正忙著搶種晚茬冬麥,抓緊移栽油菜;而華南卻是“立冬種麥正當時”的最佳時期。此時水分條件的好壞與農作物的苗期生長及越冬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另外,立冬后空氣一般漸趨干燥,土壤含水較少,中國此時開始注重林區的防火工作。

按中國人的習俗冬天是對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俗稱“補冬”。在立冬時補一下,吃各種營養品進補,是為了適應氣候季節性的變化,調節身體素質,增強體質以抵御寒冬。在我國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在山東地區,立冬時節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我國北方地區,人們愛吃餃子,餃子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立冬20231105-03.jpg


立冬時節,冷空氣頻頻南襲,伴有雨雪的寒潮容易引起感冒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此時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為主,加強保暖,開窗通風,勤曬太陽。睡前泡腳,鍛煉時不宜太過激烈,要及時擦汗換衣服,防止感冒。


【 誦讀者:牛麗君簡介 】


牛麗君.jpg


牛麗君老師,瀚林智庫專家,瀚林文化首席朗誦官。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英語教育專業,英國Huddersfild大學教育學院高級訪問學者。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高級講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院校英語教學與教材研究專家。從教30余年,主編、主審及參編多本專業英語教材及教輔參考書,獲得多項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獎。

牛麗君老師業余愛好朗誦、舞蹈,近年來活躍在朗誦及文化傳播領域,以聲音傳播文化。牛麗君老師誦讀作品詳見:www.asuabeleza.net。


【版權聲明】

本文圖文版權歸原作者。圖源網絡,感謝源引網站!侵刪!本網僅提供文字及圖片內容刊載。

昵稱:
內容:
提交評論
評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