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與除夕、清明、中元節并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叫重陽節,也叫重九節。因民間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菊花節、茱萸節等諸多別稱。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因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唐代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后沿襲至今?,F代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被定為“??節”,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倡導?們尊?、敬?、愛?、助?,重視孝道。它的習俗也從最初的祭祀祖先、慎終追遠發展至孝老愛親、追求團圓,體現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取向和人倫孝悌的厚重意蘊,寄托著人們祈愿國泰民安和社會和諧的美好愿景。
據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錦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瘟魔橫行,桓錦的父母被瘟魔害死?;稿\為了除掉瘟魔,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了桓錦一把降妖青龍劍?;稿\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給了桓錦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并讓他的家鄉父老登高避禍?;稿\離開東南山回到家鄉。九月初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和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稿\把茱萸葉分給大家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獨自和瘟魔搏斗,最后殺死了瘟魔。這一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也就有了九月初九,即重陽節登高、喝菊花酒,插茱萸的習俗。體現了人們希望驅邪避災、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農歷九月又稱菊月,菊花是中國傳統名花,是九月最具代表性的花卉,象征著長壽。它和大多數春夏盛開的花不同,盛開在百花凋零之后,所以重陽節還有賞菊、飲“菊花酒”習俗。直到現在,重陽期間,各大公園也會組織大型菊展,供人們觀賞。另外,還有出游賞秋、插茱萸、吃重陽糕等習俗。這些習俗寄予了我們對于美好?活的期盼以及向往之情,更是家?團圓、共享天倫的美好??,值得我們永久傳承。
重陽節前后也是養生的黃金期,有三件事一定要注意,第一,飲食要清淡,要預防秋燥。重陽節前后,秋燥是比較明顯的,應對秋燥,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少吃些過于油膩、甘甜、辛辣的食品,多吃些粗糧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并適當的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第二要注意保暖,適時添衣。低氣溫,會導致血管收縮,血液會逐漸變得濃縮,會出現血壓升高,加上血液粘稠,很容易發生心腦血管供應不足等引起的疾病,甚至是血栓。因此,在秋季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第三,要早睡早起,適當的午睡。俗話說,春困秋乏,進入秋季,氣候宜人,日照時間會逐漸變短,利用這一個好時機,盡可能的保證睡眠充足,不僅能夠恢復體力,還能增加瘦素的分泌,以提高基礎代謝率,讓減肥更有效果。除了提高夜間睡眠質量外,還要適當的午睡來補充。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統舒緩,并使人體緊張度下降。
“四時佳節是重陽”。敬老孝親是當今重陽節的文化內核,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依托。中華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傳統美德。古代就有“誰??草?,報得三春暉”的佳句。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健康發展老齡事業,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2013年7月1日實施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為全國“老年節”,同年的重陽節也成為了中國首個法定的老人節。國家將重陽節確立為法定的老人節,讓這份對老人的關愛變得更有儀式感,也更有意義?!澳郎S芡?,為霞尚滿天”,老人們的學問、閱歷是我們社會的珍貴財寶。我們要真正認知并銘記重陽節蘊含的傳統、內涵和價值,用實際行動傳承弘揚中華民族敬老孝老的傳統美德。
【誦讀者:牛麗君簡介】
牛麗君老師,瀚林智庫專家,瀚林文化首席朗誦官。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英語教育專業,英國Huddersfild大學教育學院高級訪問學者。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高級講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院校英語教學與教材研究專家。從教30余年,主編、主審及參編多本專業英語教材及教輔參考書,獲得多項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獎。
牛麗君老師業余愛好朗誦、舞蹈,近年來活躍在朗誦及文化傳播領域,以聲音傳播文化。牛麗君老師誦讀作品詳見:www.asuabeleza.net。
【版權聲明】
本文圖文版權歸原作者。圖源網絡,感謝源引網站!侵刪!本網僅提供文字及圖片內容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