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河北地質大學即將迎來她的七十華誕之際,一部由一群畢業多年的校友獻給母校的珍貴禮物---《永遠的芳華---河北地質大學校友文學作品專緝》即將付梓出版,校友們邀我為專緝寫個序,我自知資歷單薄,難當此任,心里誠惶誠恐起來:寫,怕詞不達意,難顧周全,辜負校友們對母校的一腔深情與眷戀;不寫,怕扭扭捏捏,一味推遲,耽擱了同學們對母校七十華誕的美好祝福。恭敬不如從命,我欣然應允下來,并傾力而為。
作為新中國最早建立的部委直屬五大地質院校之一,母校創建于1953年。建校得到了老一輩地質學家、首任地質部部長李四光的親切關懷,革命家何長工親自為母校選址,命名為“中央人民政府地質部宣化地質學?!?。1971年,經上級批準,學校升格為河北地質學院,并于1985年搬遷至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1996年,根據原地礦部的決定,河北地質學院更名為石家莊經濟學院。2016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石家莊經濟學院正式更名為河北地質大學。
母校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個性鮮明,特色顯著。從建校之初塞外古城宣化的厲兵秣馬、篳路藍縷,到搬遷河北省會石城后的奮發圖強、彎道超車,70年來,一代代地大人嘔心瀝血,辛勤耕耘,劉路、邵克忠、杜汝霖、李祚俊、孔洵、張文茂、劉建勛、蒲立民、劉光亞、牛樹銀、龐其清等名師輩出,薪火相傳;大批省部級領導、著名科學家、專家學者、高校領導、企業家、地勘行業精英脫穎而出,星漢燦爛。我們驚喜地看到,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母校更加注重學科交叉和專業滲透,傾力打造“地學”和“經管”兩大學科專業群,發揮地學類專業與經管類專業交叉融合、協同發展的特色與優勢,其它學科后來居上,超軼絕塵,成為一所文理兼備、門類齊全的多科性大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方面,形成了更加鮮明的特色,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
對于廣大的校友們來說,由于就讀的時間不同,而且跨度很大,加之母校幾度更名、遷址,對母校的感知、感受與記憶未必完全相同,但對于母校的深情厚誼與感恩之心卻是一樣的。母校除了教會我們為人,教給我們學識,也給我們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以筆者所在的八二級校友為例:我們1982年入校,1986年畢業。那時母校尚在塞外古城宣化,條件肯定不如現在好,但這并無妨礙我們的青春追求與夢想。有人說,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是整個社會由封閉驟然開放的年代,一個生活急劇變化的年代,一個思想解放的年代,一個有青春、有熱血、有理想、有幻想,激情燃燒、熱氣騰騰的年代。除了上課之外,文學社、講座、辯論會、足球隊、交誼舞、迪斯科、哲學研究小組、弗洛伊德、存在主義等如雨后春筍,令人眼花繚亂……我們恰好是在那個年代度過大學時光的,因此,對那個激情澎湃的時代充滿了溫情與眷戀。
不僅如此。在母校求學期間,無論是校園里的宿舍、教室、食堂、澡堂、醫院、圖書館、地質陳列館、操場、滑冰場、商店,還是古城宣化的人民公園、郵電局、百貨大樓、劇場、老街小巷,城皇廟、鐘鼓樓,以及那里盛產的馬奶葡萄、散裝啤酒,還有離學校不遠的洋河、煙筒山……都曾融入過我們的大學生活,給我們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
歲月更新,車輪滾滾。七十年,在一個人的人生閱歷中或許滄海桑田,但在漫長的時光隧道中卻只是彈指揮間。我們慶幸,母校七十年的輝煌歷史上,留下過我們的青春、熱血、浪漫與激情。對于一個莘莘學子來說,大學生涯一定是他或她人生中最重要的那段時光,最令人回味的崢嶸歲月,最值得反復吟頌的壯美詩篇,是生命中最亮的那顆星星。
七秩芳華,弦歌不輟。在母校發出迎接七十華誕的公告之后,一群才華橫溢、出口成章的校友受勞資86級校友王桂林從云南楚雄徒步返校,“只因一腔感恩與思念”的啟發與激勵,動議成立河北地質大學校友通訊社,并創辦“達觀博物文學”微信公眾號,欲借此以文學作品的形式來表達他們對母校、對恩師、對同學的思念之情,及時通報校友們的信息,為他們取得的每一個成就而歡欣,為他們的每一個進步而鼓舞,成為展現校友們自強不息、開拓進取、不斷奉獻社會、創造美好生活的窗口。動議在校友中引起強烈反響。經過一眾志愿者緊鑼密鼓的籌備,2022年9月16日,通訊社宣告成立,通訊社主辦的“達觀博物文學”微信公眾號平臺隨之上線運行。從此,這個專門刊發文學作品的新媒體平臺,成為校友們抒發情懷、交流思想、陶冶性情、感情充電的樂園與精神家園。
回望昨天的成長足跡和身影,銘記今天的努力拼搏和奮斗,憧憬明天的卓越和輝煌。近一年來,“達觀博物文學”微信公眾號平臺精誠為校友們服務,共刊發校友們創作的文學作品近400篇。秀才人情一張紙。為了珍存這一份飽蘸校友們真情厚誼的心血之作,校友通訊社和“達觀博物文學”微信公眾號編輯部決定,將這些作品進行整理歸類,結集出版,作為獻給母校70年華誕的一份珍貴的禮物。
現在,呈現在您面前的這本散發著油墨清香的冊子----《永遠的芳華---河北地質大學校友文學作品專緝》,就是這一份特殊的“禮物”。專緝收入校友們的作品共323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收集了母校領導及校友們為校友通訊社成立及微信公眾號《達觀博物文學》平臺開通撰寫的賀信、賀辭,共17篇;第二部分,收集了校友們為慶祝母校七十華誕創作的散文、隨筆,共34篇;第三部分,收集的是校友們創作的現代詩歌或舊體詩詞,共272首。這些作品均為原創,其中不乏精品佳作,值得細細品味。
在專緝即將出版之際,我們要感謝母校領導給予的關心、鼓勵與厚愛;感謝中國大地出版社原副總編輯鄭長勝同志的悉心指導,資深編輯柳青老師所作的精心的編輯、潤色、加工;感謝校友通訊社的全體成員及《達觀博物文學》微信公眾號平臺顧問組、編輯組的辛勤付出;感謝校友、山西春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江凈,校友、天津海濱巖土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學倫對專緝出版提供的大力支持。
(本文系校友趙臘平為即將付梓出版《永遠的芳華---河北地質大學校友文學作品專緝》所作的序,本號先行刊發,以饗讀者。作者趙臘平系河北地質大學經濟管理系82級校友?,F為高級記者,中國礦業報社總編輯,為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自然文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