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校長梅貽琦與西南聯大——福州大學第620期嘉錫學堂開講啦!

2023-04-29 23:28 瀚林智庫 鐘秀斌
二維碼

嘉錫學堂1.jpg


4月27日晚,我應邀做客福州大學第620期嘉錫講壇,為二百多位福大學子開講《梅貽琦校長與西南聯大》。

福州大學由閩籍著名化學家盧嘉錫先生等人于1958年創辦,偏理工科,當年盧老坐鎮的結構化學尤強?,F在已發展為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理、工、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盧老還同時創辦了中國科學院福州物質結構研究所,后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等職。


嘉錫學堂2.jpg

盧嘉錫院士與福州大學


1997年,我在《中國化工報》開辟《院士談化工》專欄時曾向盧老電話約稿,他寫完后打印好簽了名,讓他的王秘書寄給我。這是我第一次結緣盧老。

此行雖是我第一次來福州,但感覺福州于我并不陌生??吹匠菂^到處都是枝繁葉茂、虬根扎地的老榕樹,對榕城備感親切。然而,讓我內心更覺溫暖的是在福大化學學院當教授的袁耀鋒學長。

我們在南開上學時已認識,當年袁學長跟隨王積濤先生讀博士,我跟隨周秀中先生讀碩士,研究方向都是金屬有機化學。我們的實驗室是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在南開新化學樓北側五樓,我倆離得很近,因此,經常見面,但大都是微笑點點頭,并沒有太多交流。

如此相處了三年,他博士畢業后留校任教,而我1994年畢業后就分配到北京工作。期間,我雖?;啬祥_看望導師,但很少去實驗室,所以我和學長鮮于見面。

去年他看到我寫導師的文章,聯系上我,終于促成了此次我倆時隔29年的再聚!

4月26日,我從廈門乘坐高鐵到福州,學長讓研究生去車站接我。一見面,袁學長如當年在校的樣子,微微的笑意仍像以前一樣融在臉上,好熟悉,好親切!一聊天,我們就迅速將時空拉回南開歲月,毫無違和感。幾十年過去了,我們仍和當年一樣快意人生,嬉笑怒罵,別具趣味,恨鐵不成鋼,痛陳時弊。學長周到細致地安排了我的榕城之旅,耐心陪同我兩天,還讓他的高足李遠明教授來回接送我。

我一閑人,恣意耽誤學長時間,頗感過意不去,學長卻安慰我,難得師兄弟一起歡聚,也正好緩解近期工作壓力。我這次來福州講課,也是袁學長鼎力引薦的結果。我剛來時還稍有緊張,擔心講不好,辜負學長好意。幸好所談內容都是我熟悉的,完成講座后自我感覺勉強及格,沒給南開丟人。


嘉錫學堂3.jpg

從左至右:袁耀鋒、鐘秀斌、翁穗平、陳健


袁學長與我的師兄王佰全都是1998年破格評上教授,兩人皆是南開化學的未來之星,風華正茂。后來袁學長出國,做博士后和訪問學者六年后再回國,應邀來福大化學學院任副院長,建設福大有機化學學科。

時光荏苒,一晃18年過去,袁學長以南開人的踏實勁,在福大做得風生水起。不僅建起師資陣容強大的有機化學學科,而且桃李芬芳,他的學生都已經成長為特聘教授了。我為學長在福大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高興,與有榮焉。

福州另一讓我感到不陌生的,是她的人杰地靈。近代思想家嚴復、民族英雄林則徐、晚清重臣沈葆楨、革命志士林覺民、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等人是我熟知的福州籍大人物。

尤其是嚴復先生,在擔任北洋水師學堂校長時,我南開老校長張伯苓先生是他的學生,在駕駛班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只是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他一畢業正好趕上甲午海戰,號稱亞洲實力第一的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

可憐的老校長,一畢業即失業,連可供實習的軍艦也沒有。習得屠龍技,奈何無處施。福禍相倚兮,國難催南開。這樣想來,嚴復先生和南開有更進一層的淵源,我和福州的關系自然就進了一層。

民國之后,福州學人更是星光燦爛。中國化工巨子、以侯氏制堿法享譽世界的侯德榜先生,經濟學泰斗陳岱孫、明清史權威鄭天挺、著名兒童作家冰心、著名建筑學家林徽因、著名物理學家薩本棟、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化學家薩本鐵、我的南開化學教授陳如玉院士等等,他們的光輝時時照耀在我心中。

尤其是我研究梅貽琦擔任校長時期的清華和西南聯大,鄭天挺先生是西南聯大總務長;陳岱孫先生是清華法學院院長;林徽因和梁思成是西南聯大校舍的設計者;冰心的丈夫吳文藻是西南聯大教授,夫婦倆都是梅校長的好朋友;陳茹玉院士當時是西南聯大化學系學生,他的丈夫何炳林院士是同班同學。這些與清華或西南聯大命運聯系在一起的福州籍鴻學碩儒,都是溫暖我心靈的先賢,怎能不讓我對福州敬而仰之呢?

福州歷史上高中進士者多達4000余位,其中狀元就30多位。這么多文曲星拱衛著福州城,難怪近代福州涌現出那么多璀璨的學術大師。


嘉錫學堂4.jpg


福大學子對梅校長和西南聯大感興趣,這讓我甚感高興。因此,我把本來要講一天的內容,盡可能多地告訴他們。

梅校長著力延聘大師,倡導學術自由,實踐通才教育,鼓勵教授治校,在清華和西南聯大的辦學實踐中,以非凡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風范,團結各樣飽學之士,專注教育救國,開創清華黃金時代,書寫西南聯大傳奇,成就中國高等教育史上一座珠峰。


嘉錫學堂5.jpg


梅校長主導清華和西南聯大時期,大師云集,英才輩出。培養出李政道、楊振寧、李遠哲三位華人諾貝爾科學獎得主;陳省身、華羅庚、林家翹等世界一流的大數學家;23位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有14位是他在清華或西南聯大的學生;他的同事或學生有194位當選1955-1980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院士,共473位),占比高達41%。聞一多、費孝通、任繼愈、汪曾祺、許淵沖、何兆武……等一大批享譽海內外的人文社會學者都曾是他名下高徒。

梅校長為什么能夠在列強蠶食、國難當頭的艱難歲月,領導學界精英,弦歌不輟,賡續民族文脈,為國家培養大量棟梁之才?錢學森關于人才的著名“世紀之問”,而梅校長早在七八十年前的實踐已給出了漂亮的答案。

西南聯大師生們不著戎裝、以筆為矛,同樣在進行著文化的抗戰,其意義不亞于對領土的光復。

正如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歷史系教授易社強所說:“聯大的許多遺產已經奉獻給了世界。在艱苦的環境下,保持著最尊貴的思想和精神;在戰爭和革命的年代,展示出通才教育的適應力,聯大為自己在人類的奮斗史上贏得了一席之地?!?/span>

梅校長和先賢們的奮斗闡明一個真理:即便在最艱苦的歲月,仍有最優秀的一群人在守護著文明的星火,照耀著中華民族前行,并且閃耀在人類的星空中。

如今各大學同仁都在努力爭創世界一流,梅貽琦先生的修養和事功,西南聯大的實踐,為人們樹起了標桿,提供了面向未來的思想營養。這正是當下人們在緬懷梅校長和研究西南聯大的意義所在。

福州大學嘉錫講壇設立于1998年10月26日,是福州大學為紀念盧嘉錫先生而設立的一個校園學術交流平臺,旨在弘揚盧先生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和傳承“明德至誠·博學遠志”的福大精神。

25年來,嘉錫講堂已經成功舉辦620期,它是福州大學最具學理性、實用性、權威性和前沿性并重的第二課堂。講壇主題均為廣大師生最興趣、最前沿、最吸引的選題,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等諸領域,也是福州大學實踐通才教育的一個平臺。

因為內容繁多,講座持續兩個半小時,最后只留了10分鐘回答學生問題。袁學長和圖書館館長翁穗平老師,福大原設備處長陳健師兄自始至終堅持聽講,令我感動。講座結束后,翁館長還專為我頒發了嘉錫講壇榮譽證書。


嘉錫學堂6.jpg


嘉錫學堂7.jpg


【作者簡介 鐘秀斌】


鐘秀斌先生.jpg


鐘秀斌先生,資深媒體出版人,瀚林文化智庫專家。1969年出生于江西省玉山縣。1987-1994年在南開大學化學系求學,獲得理學碩士。

他是梅貽琦教育思想研究學者;南開大學創始人(前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先生研究會特邀理事。以其合著《一個時代的斯文:清華校長梅貽琦》(首版2011年,修訂版2021年),《梅貽琦畫傳》(海外版權已輸出到加拿大和美國),弘揚梅貽琦教育思想和道德文章,而廣為海內外讀者熟知。該書已成為研究現代教育、清華和西南聯大的經典著作,不僅是國家圖書館館藏書典,也為海外一流頂尖大學圖書館所收藏。

鐘秀斌先生歷任《中國企業家》雜志社發行總監,《計算機世界》報華南市場版主編,《互聯網周刊》應用刊主編,《中國化工報》社經濟科技部副主任,臺灣清華大學駐校作家(2013-2014年度)。

作為新聞工作者,20多年來,他在《人民日報》《新華文摘》《北京晚報》《今晚報》《文匯報》等全國知名報刊發表400多篇文章,并在國內外一流學術期刊上發表10篇專業學術論文。

作為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實踐者,多年來他堅持潛心研究教育、科學與現代化,視野開闊,思想深邃,每有所得,及時發表。他深度采訪過楊振寧、丘成桐、李遠哲、楊樂、袁隆平、周光召、白春禮、王選、張五常、何兆武、許淵沖、潘際鑾等國內外一流科學家、人文社會科學家,采訪過惠普、谷歌、微軟、思科、海爾、聯想、華為、阿里、騰迅等國內外一流企業和企業家。

他主編出版了《何兆武思想文化隨筆》《小球大世界——清華乒乓故事》《顧毓琇:中國的文藝復興》《李四光和他的時代》《茅以升:通往現代化之橋》《未來30年中國改革大勢》等,合譯出版《管理百年》等著作。

鐘秀斌先生身正品端,文理兼修,具有優秀的學習能力,曾在人工智能、智慧醫療和金融投資領域有過出色的實踐業績,在戰略管理、企業運營方面有深刻思考和獨特經歷。


編輯:千然


【版權聲明】

本文圖文版權歸原作者及本網,歡迎轉載。圖源網絡,感謝新浪網,百度原作者貢獻!侵刪。非商業轉載請注明本網出處。商業轉載請獲得本網(service@hanlinglobal.com)授權后合法使用。

昵稱:
內容:
提交評論
評論一下